歡迎您訪問福建畜牧獸醫(yī)網

地 址:福州市鼓樓區(qū)五四路73號國貿廣場1408室

電 話:0591-87856764

Adams博士:家禽飼料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作者:轉自:飼料技術匯   發(fā)布時間:2018-07-20 11:03:31

Clifford Adams 博士,歐洲著名動物營養(yǎng)學家,

歐洲無抗養(yǎng)殖領銜者,建明全方位營養(yǎng)創(chuàng)始人。



家禽飼料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Clifford Adams 博士   翻譯 郭雪峰

家禽的全部的可消化酶和生物學過程類似于哺乳動物?;蛟S這并不奇怪,因為它們幾乎采食相同的飼料原料。然而家禽具有一個區(qū)別于豬和反芻動物的不同的消化道結構,這使家禽飼料利用上有一些特殊的差異。


  • 家禽對飼料的消化特點

家禽的消化道相對短,僅僅為120cm長,而豬卻有18m長,并且家禽大腸中飼料殘渣的發(fā)酵比豬更少。


被采食的飼料最初在嗉囊內消化,在嗉囊內經微生物發(fā)酵產生乙酸和乳酸。家禽有一個小的腺胃,相當于哺乳動物的真胃。與之相關的叫肌胃又稱砂囊。哺乳動物則沒有與之類似的器官。在肌胃內飼料顆粒被機械磨碎,并可以磨碎整個谷物。家禽有兩個盲腸,但是它們從大腸發(fā)酵中獲得好處很少。盲腸微生物高的家禽通常比普通禽生長得更好。尿和糞一起通過泄殖腔排泄掉。


與成年禽類相比,雛禽未發(fā)育成熟的消化系統(tǒng)將導致許多日糧營養(yǎng)成分不能充分利用。胃腸道的發(fā)育,營養(yǎng)的轉運系統(tǒng),胰酶的分泌和膽汁酸鹽的合成,這些都一定程度上依賴早期飼料采食量。在現代的肉雞養(yǎng)殖中,胃腸道供應系統(tǒng)必須快速發(fā)育成熟,為肌肉和骨胳發(fā)育提供必需的營養(yǎng)底物。因而,供給的營養(yǎng)不僅直接影響存活率和抗病能力,也影響到最終的生長速度和體重。因此,現在應對雛禽營養(yǎng)給予更多的關注(Dibner,2000)。


  • 值得關注的雛禽的消化

當小雞孵化時,它們最初的營養(yǎng)源是在孵化期并不利用的卵黃部分,卵黃能夠提供10-25%的體重。卵黃囊內容物將幫助新生的小雞從胚胎環(huán)境到適應獨立生活。卵黃囊內容物富含脂肪和蛋白,為出殼后的小雞提供最初幾天的營養(yǎng)。卵黃囊營養(yǎng)在小雞孵出后迅速減少,在第三天幾乎消失。在雛雞出殼后的前4-5天,它們需要獲得消化和吸收外源性營養(yǎng)的能力,據此才能充分顯示其生長潛力。


在現代肉雞養(yǎng)殖中出殼后的雛雞前五天成為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部分。胃腸道必須非常快地長和發(fā)育,才能使其達到所期望的生長速度。雛雞出殼后的2-3天內,主要的能源從液態(tài)的卵黃變成日糧碳水化合物,并在雛雞出殼后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消化淀粉。各種雛雞的早期飼喂方式已經被應用(Vieira 和 Moran 1999)。建明工業(yè)文通過注射或者投服一定劑量的葡萄糖既無多少實際價值也沒有明顯的利潤減少。


丙酸是反芻動物糖異生有用的前體物,也被廣泛地用于治療酮病,同時丙酸也是雞糖異生的前體物,它能夠被雞快速地吸收。

丙酸及其鹽如丙酸鈣,丙酸銨作為防霉劑和抑菌劑廣泛在動物飼料內使用。使用丙酸既能保證雛雞飼料不被霉菌和細菌性病原體,如沙門氏菌屬的污染,同時還可以提供能量減輕酮病,這種作用看起來是精明的。


  • 提高禽的消化吸收

雛雞難消化和吸收日糧中添加的飽和脂肪。因此必須提供足量的膽汁以使有效的消化和吸收脂肪。由雛禽十二指腸分泌的膽汁不足以有效利用脂肪,特別對含有大量飽和脂肪的日糧(Jin等1998)。已經嘗試了多種策略來提高雞對脂肪的消化率。添加膽汁鹽以增加對混合動物脂肪的消化率,該混合脂肪中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在雞飼料中添加酯酶能夠提高脂肪消化率,但是減少了采食量和日增重,因而,總體上并沒有什么經濟效益(AL-Marzooq和Leeson,1999)。建明工業(yè)文在體外試驗中溶血磷脂能夠增加棕櫚酸和硬脂酸的吸收。這一結果表明,它們可能會在雛雞早期營養(yǎng)中發(fā)揮有益的作用(Schwarzer和Adams,1996)。



直到8日齡,禽類分泌的胰酶數量不足而使其消化受到限制。添加外源性的酶,就可能提高雛禽的消化能力。這是將來的一個研究領域。

在雛雞的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成熟之前,卵黃囊也作為一種提供免疫能力的重要途徑。雞胚的被動免疫是由母體的免疫能力來決定的,特別在卵黃囊中由母體提供的免疫球蛋白IgG,在雛雞孵化過程中由胚吸收直到出殼后兩天吸收完畢。將這些抗體不是作為營養(yǎng)源而用來提供早期的免疫具有更大的意義,因此,為雛雞提供高質量的可消化蛋白源,以節(jié)省免疫球蛋白是重要的。

 

許多飼料原料特別是非淀粉多糖(NSP)和植酸影響禽類對營養(yǎng)素的消化和吸收。大麥中的β-葡聚糖,小麥和黑麥中的阿拉伯糖木聚糖降低了肉雞總的營養(yǎng)物質消化率(Smits和Annison 1996)。建明工業(yè)文多種甘露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也存在于植物中,由于它們的凝膠形成的特性,被廣泛用于食品業(yè)。樹脂就是典型的例子。盡管大豆中含有一定量的甘露聚糖,然而禽類的飼料原料中通常所含的甘露聚糖較少。大量的甘露聚糖出現在棕櫚仁粉和干椰子核中,但是它們在禽類日糧中的應用并不廣泛。有可能利用β-甘露聚糖酶來處理這些非淀粉多糖(Jackson等,1999)。


已經確定,攝入的NSP可導致腸道內容物的粘性增加。通過飼料中添加酶制劑如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克服了NSP對肉雞生產性能的這種負面影響(Bedford,2000)。這已被證明是成功的?,F在往小麥和大麥型日糧中添加酶幾乎成了慣例。由NSP引起的粘性增加,一個顯著的影響就是使脂肪消化率降低。通常通過添加NSP降解酶解決。在脂肪消化率(NSP降解酶)和日糧的脂肪類型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


日糧中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能夠影響脂肪的消化率和脂肪或混合脂肪的代謝能值(Wiseman等1991)。腸道內高度的粘性對飽和脂肪消化率的阻礙比對不飽和脂肪的影響大。此外,諸如牛脂等飽和脂肪,可以通過添加少量的不飽和脂肪,如植物油,提高其脂肪酸的利用。建明工業(yè)文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之間的相互作用的生理基礎可能是由于不飽和脂肪酸的乳化作用,使飽和脂肪酸能夠被更有效的消化和吸收。


在禽類飼料中添加酶,能從總體上提高小腸營養(yǎng)物質利用率。為確保脂肪、淀粉及蛋白消化產物被快速吸收,使家禽對腸道微生物區(qū)系能有更大的競爭優(yōu)勢,這一措施是非常需要的。特別是對成年禽類,由于胃腸道內被大量微生物群居,正是如此,在飼料中不再添加促生長劑抗生素以有效的控制腸道微生物區(qū)系時,添加酶顯得更加重要。


相關內容: